赛记 | 无锡马拉松:是的,我破三了

2020-11-04 38
相关话题





这大概是一篇很长很长的推文,一篇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,没有想好我希望对面的读者是谁的推文。

写的推文慢慢多起来之后,我发现其实是可以讨巧的。讨巧的方式是,在写的时候脑子里想着最后读这篇推文的人是谁,想借着这篇推文说明白的问题是什么,提出问题,回答问题。

就像聊天一样就好了。

但跑步不行,没太多讨巧的方式,跑步更多是自我欺骗、自我感动,以及自我设限再推翻的过程。

不管这篇文章最后写成多少字,先把感谢的话放在前面。

感谢你们给与我的耐心和关注,让我拥有了跟实力完全不匹配的幸运和动力。

依然记得,最好的感谢是传递,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你以后想要突破自己时的动力。

嗯,鸡汤文,我已经放温了,各位慢慢喝。那,我就开始了?


01

“为什么一定要破三,健康跑不好吗,追求成绩有什么意义,受伤风险还高。”

我不止一次的被这么问过。

有被不熟的人问过,不知道如何回答会不冒犯,回:“就是想尝试一下,趁有可能,就让自己多个人生经历,比起活的久一些,经历多一些更有吸引力。”

有在喝了酒以后,被朋友借着碰杯的时候问过,我也借着酒劲半调侃半认真的说:“运动圈本质还是看实力的地方,成绩越好,就可以骂傻X的时候腰杆挺得越直。”

“你有没有想过,那要是傻X跑的更快呢?”
“不会的,大部分傻X一般跟西游记的妖怪一样,靠搬出救兵压你。”
“不是,我的意思是为啥偏要跟你不喜欢的人不对付呢?你随它去不就好了。”

后来,这样的对话,我都是用一句“喝吧,干杯”结束,因为确实他说的对。

哪怕时常得到认可,但一路激励我进步的,从来不是什么正直善良正能量,而是虚荣嫉妒不甘心。

于是偶尔出发就憋着一口气,想要证明些什么,但很奇怪,出发的理由不同的人拥有千奇百怪的原因,可到了抵达终点伴随按下的手表和释然的呼吸,大家都会觉得,证明什么都不重要了,没必要了。

“干嘛要把我喜欢的圈子,去分享和证明给那些不喜欢我,我也压根不喜欢的人。”

也时常被提醒,要勿忘初心。我运动的初心很简单,就真的只是的的确确只是想打一些嘴脸。

那些脸是,在你胖的时候在你背后说,你这个身形没有跑步天赋的,你看谁谁谁随便练练就如何如何。

那些脸是,在你开始设定了一个目标,那个冷嘲热讽的声音,哟,训练的这么刻苦,想当大神啊~

那些脸是,在你想要尝试更多可能,他们说,你这样不聪明的,你应该如何如何那一副好为人师指指点点的嘴脸。

只是后来我怎么都没想到,我心理阴暗的为了打脸而憋着的一口气出发,结果一路上遇见更多的反而是善意,鼓励和认可。然后抵达每一个目标的时候,发现原先想打脸的那些人,他们已经不配了。

那些真的热爱运动的伙伴是纯粹的像是大孩子,乐意彼此分享,互相鼓励的存在。

而那些令人恶心的嘴脸,更多是嫉妒。何为嫉妒?在我看来,自己不去努力,反而去数落对方的缺点,妄图拉低对方身份,让对方和自己站在同样的高度,就是嫉妒。

本来只要采取行动,赶上并超越对方就行。但是他们,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,因为嫉妒是毫不费力的啊。

那么,继续出发的意义又在哪里?好像因为跑步产生的疑问,恰恰在跑步中可以找到答案。这个答案是:“意义就是那些,你得做到了,才可以轻描淡写说的事。”

而这一路上被动接受到的善意和暖心,反而让我不知如何是好,我想最好的感谢是传递,所以才有了这篇赛记。

果然,内心想表达的话,都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找到的。


02

“我始终认为,想比能更重要。”
“+1。”

2018年,跑步第二年,在上海马拉松的起点看到一句标语:“别对自己设限。”

当时觉得写这句标语的人,可太懂运动了。

任何一个爱好,都要经历小白、认真、魔怔、平淡这样一个过程。在小白的时候,我们太容易给自己设限。

“就只要跑到4小时,就觉得到尽头了。”
“只要跑到330,我觉得自己就到达极限了。”

但更多时候,这样的设限换来的是自我打脸,因为遇见了更多不信邪的人,看着他们一点点突破,于是跟自己说,他们都可以,我要不也试试。

跑圈大多数的人,都是用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时间去维持这份爱好,用一份小心翼翼的勇气试探着去将自己的爱好做到极致。

随着跑步的时间越久,身边伙伴对于“精英”两个字的门槛越来越高,就像武侠小说一样,只是不同于武侠小说是以内功深厚武学精妙做标尺。

大家的门槛是“时间”。

4小时,3小时30分,女子的3小时18分,男子的3小时,2小时40分。

大家像是一个个有趣又矛盾的存在。一边告诉你:“别练了,你付出那么多公里和时间,只为提高几分钟的PB,性价比不高的。”

一边又安利你:“达成PB的快乐,三言两语说不清,哪怕只有几分钟的快乐,也值得你为之每周投入几十个小时,跑步的快乐就是,跑得越快,感到越乐。”

神经病是吧,是的。

神经病没什么不好的,毕竟我们跑步的,要是身上没点毛病,还真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。甭管跑的专不专业,得的毛病,术语都挺专业的。

像是每次比赛之前,那些挂在嘴边的,我梨状肌酸疼,我髂胫束紧张,我筋膜炎...你以为这些人都要跑崩了?枪一响,一个个跑的比狗都快。

以至于跑得越久,我开始分不清,大家到底是身体上有病,还是精神上欠那么一声发令枪。像是每个人都希望在枪响之后,在那个42.195公里的赛道上讨个说法,为自己日常的训练讨个说法。

因为想讨个说法,比能不能更重要。

可能是认识这样的“神经病多了,在2019年的12月10日,我忍不住在中午训练完,拍了张看着自己像是尿湿的登山机发了朋友圈:

“这个冬天过完,要是还没能破三,老子把拱门炸了。”

朋友圈发了以后,下面的回复,或暖心,或调侃,成了我冬训的全部动力:

“半马破三吗?”
“喂,110吗?这里发现一枚恐怖分子。”
“不要随地小便。”
“已截屏,劳资等你炸拱门。”
“哈哈,你要炸哪个比赛拱门,提前说一声,我们就不去了,别被你误伤了。”
“一起炸!”
“今天报无锡,李总慌得一逼,门没了!”
“果然是拐哥的关门弟子。”
“国内马拉松以后有个佳话,因为乌贼,所以没门。”

于是,破三成了梗,炸拱门也成了梗。
只是,那时候没有想到,我从一个冬天,准备到了下一个冬天才有机会出发。


03

“都是经历,回过头看,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”

说实话,我可真的太烦感恩了,比起矫情吧唧的感恩,说一句,我付出了,我该得的,不更真实吗?

但确确实实,闭上眼回过头去看所有的经历,阴差阳错的走错一步都没法成为现在的样子。

因为没有比赛,我开始在杭州接触了“跑渣团”,大家一起陪伴着跑了一个又一个的周末操场。因为“跑渣团”,遇见了一个又一个,实力远超我却还无私分享经验和经历的伙伴。


我还有上沪知名病友“郑中拐”给我的训练计划和言简意赅的指示,以及不留情面的预估。

“拐哥,你觉得我现在啥水平。”
“你是个迷。”
“啥意思,我潜力无限吗。”
“别人跑课表是靠自律和毅力,你跑课表是靠心情,我也估不出来你是啥水平。”

然后,当我认认真真跑了几次课表给拐哥:

“Emmmmmm,258-301水平吧,破三也不是不可能,那几分钟靠意志力顶过去也就过去了。”
“哦,意志力我擅长的,我比赛时候意志力贼牛逼。”
“无锡也不是终点。”


如果说一场比赛的成绩,其实很多时候还没有枪响大概就知道结果的话,赛前临阵磨枪最好的方式,不是什么训练,是心理建设和安慰。

我的心理建设和安慰就是拐哥的预测,大鹏的破三经验,以及我找了一个破三私兔。

侯磊磊。

哪怕别人都说,你甭让小磊带你破三,这事不靠谱,我选择不听,我选择选择相信小磊。


可人生回首,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命运给与的礼物早已埋下伏笔。

这话或许没错,但的的确确搁小磊身上行不通。

他不是命运埋下的伏笔,他是伏兵。


“诶,乌贼,那啥,我刚领物才发现我是F区。”
“ ..................”
“我靠,我也没想到,你别担心,我算过了,一个区我最多花30秒,3分钟内我就干上去然后带你。”

小磊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,距离2020年无锡马拉松开跑,已经不足24小时了,小磊说着他如何如何从F区干上来的计划的时候,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。

我满脑子只想干他,想把他丢进太湖里,甚至脑袋里都在脑补丢进去之后的故事。

我把小磊丢进了太湖里,太湖浮出来一个湖神,举着常规操作破三不难的淄博老闫问我:

“这个每天早晨4点30,跟着淄博煎饼果子早餐摊一起出摊的月跑量500起的老闫,是你刚丢下来的私兔吗?”


我说:“不是的,我丢下去的是一个F区出发,说是要3分钟干上来追上我的铁憨憨。”

湖神听完我的话,认可着我的诚实,潜入湖底,过了一会:“那这个目前PB224,未来全马会跑进220的曲大鹏,会是陪伴你前后一起破三的伙伴吗?”


我回:“不是的,我丢下去的是一个天真到无邪,遇山就吐,顶不动就歇菜的逗比。”

湖神有感于我的诚实,激动的说:“你可真是个诚实的小哥,那这三个人都会成为你无锡马拉松破三路上的私兔。”

“不用不用,你把侯磊磊埋了就行了,别给我,没必要,谢谢了您内。”

当然,现实里是没有湖神这一段,但的确是老天爷帮我,没有了侯磊磊,却让我拥有了三大助力——老闫,大鹏和库诺茨。


写到这里,忍不住再次感谢三位伙伴。

愿老天用侯磊磊半生的单身,换取这三位伙伴一生幸福。

湖神,你听到了吗湖神?如果你听到了,请满足我这个平平无奇的小愿望吧!


04

“破三不难?对我挺难的。”

我相信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过程,我们认真的准备一件事,一方面努力的尝试各种付出,一方面又想要如何可以提高效率。

比如高考,那些跟你说着高考只是一个经历,别太紧张的人,大多数都是已经离高考很远的人。

只有自己明白在面临它来临的时候是多么紧张和焦虑。那个紧张和焦虑是脑子里在深夜就打起退堂鼓:“做这个事有意义吗?干嘛让自己那么累。”

对我来说,挺难的。难就难在,我承受了太多跟实力完全不匹配的关注和鼓励。这些关注和鼓励,有时候是压力,但更多时候,顶过去了就满是鸡血动力。

别人在无锡马拉松出发前,想的是什么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自己的:

“别等了,没必要,干到了再谈意义,没干到的事,就没有资格谈意义。”

起跑前,紧张的我捂着胸口跟着大家合唱着国歌,那时候我表现的像个站在领奖台的运动员,老闫看着我捂着胸口唱国歌,冲我竖了个大拇指。

我知道老闫看着我严肃的表现,认为我对比赛的充满敬畏心,但我也懒得解释,我只是单纯的觉得温度高了以后心率有点高。


这里我不得不说,我的一个好朋友,叫老赵,我们俩都有着丰富跑崩经验。崩的原因千差万别,但又殊途同归:专注。

老赵专注的崩在同一个地方:脚。我专注的崩在起跑,我总是起跑把自己拉爆。

所以这次我跟老闫说,无论如何你帮我把前5K压住,然后帮我稳到30k,剩下的12k,就是展现我自己意志力的时候了。

老闫说:“行吧,兄弟,交给我,你放心吧。”


老闫人稳话不多,我们俩的前十公里加一起的话,不超过5句,甚至没有超过5个字。

“水?”
“喝。”

“水?”
“浇。”

“胶?”(嗯,我还是带了Namedsport能量胶)
“吃。”

由于无锡起跑的温度相对较高,跟老闫每次过补给站时,我就负责吭哧吭哧往前跑,然后老闫拿水,要么喝一口,要么直接浇在脖子后面。(其实是应该浇头的,但是我有发胶。)

如果说对一个Pacer最大的赞许就是稳的话,那么体现在行动上就是,跟着这个人跑,连看表都不必看。

跟着老闫的前10公里,我是一眼表都没有看。我在看什么呢?看的是他宽厚的肩膀,思考着:“为什么?为什么他这么虎背熊腰,还能跑的如此稳健。”


如果说有哪场比赛特别适合PB,一定是你心里暗示自己能PB最多的那场比赛。

因为你不断的暗示自己,所以映入眼帘所有的话和变化都让你觉得,天时地利人和都到位了。你只需要配合着走完这个演出脚本就行。

无锡对我就是这样。如果对无锡马拉松的赛道排一个《非无锡人熟悉程度榜单,我一定是能排在前十名的选手。

第几公里有爬坡,我该在多少公里吃胶,下一段路是左拐还是右拐,多少公里观众人数最多。以往做Pacer研究出来的信息,在跑成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。甚至在切弯的时候,我都能从被老闫带,转换成带老闫的角色,给他打着指示灯。


无锡马拉松最大的加油站是江南大学,那里有着青春的声音和鼓舞。

这么说吧,我听过一句话说,马拉松是中年人的广场舞。虽然总觉得被污名化,但的的确确马拉松有太多跟30岁以后契合的心态。

人逐渐接触后青春时期,最怕的其实不是孤独,而是怕情绪的波动,不敢太开心,也不敢不开心。

如马拉松一般,想追求成绩,怕的是配速的起伏和不稳。靠的是坚持和死撑以及偶尔的自我欺骗。


05

赛前我跟老闫说:“老闫,只要你把我带到30k,剩下的12k,就让我听天由命,我会尽我所能顶完的。”

老闫说:“那不能够,说了带你,就带你到终点,放心吧。”

老闫老闫,稳如泰山。赛前是这么说的,比赛里他也是这么做的。

“乌贼,咬住,别放松,咬住!”


我心里夸着老闫稳如老狗,老闫言语里也时刻鼓励着我,时刻提醒我咬住,让我时刻怀疑他是不是能听懂人的心声。

很多朋友,包括铁棍,拐哥,库诺茨都说,只要30k在2小时5分上下通过,后面基本就稳了。但他们没说的是,破三的马拉松从30k开始,难受程度是递增的。


“我要劝别人别破三了,这特么真的太痛苦了,这哪里是跑步,完全是用意志力控制身体,机械迈步,不能停,不能停,可真的好想停下啊。”
“乌贼,顶住,39k你就能看见阿呆Base他们了,他们都等着呢。”
“我靠,大哥,你离我20多米,你在说什么我都听不见!”
“咬住!!”
“我咬不动了。”
“那也得咬。”

哪怕写到这里,我也记不清老闫给我身上浇了多少次水,每次过补给站,别人或许是喝水,而我,像是进站洗澡。

一杯又一杯的水,被老闫对着我胸前和背后泼过来。大脑一片空白,只剩咬住。甚至都不知道该咬住什么。

记忆力模糊的片段是,抬头望见ASICS那句:“见识自己,王者。”

和跑到39.5k听到朱丹喊我名字,然后低头看表2:45:37。

我对着Base喊了一句:“我破了。”

然后过了很久背后隐约传来一句:“乌贼哪破了?脚吗?”

真的,表达者的宿命是被误解,我算是明白了。


看着拱门的时间,只有在那一刻才觉得,原来不是做梦,是真的破三了。

过线,掐表,在那一瞬间,所有情绪和压力全部释放,大脑依然是空白,眼睛是不聚焦的。

只记得老闫、黑顺跟我说,乌贼恭喜恭喜。


“你觉得什么才是放松?”

是拿着手机躺在家里看着电视的那些日子吗?

不是的,是你为了一个目标坚持了很久,终于抵达终点后,你回首望去感谢一路陪伴和给与你鼓励的人。

可你更忍不住感谢没有放弃的自己。

那个瞬间,是真的放松。因为那一瞬间的放松和卸下了所有的疲惫,再不用坚持了,也不用咬住和顶了。

一下子没忍住就哭的像个傻逼。拥抱了目光所及的朋友,说着谢谢谢谢。矫情又的确忍不住。

(拍摄来自志愿者极客兵兵,感谢你终点的一路陪伴和带领领物)


06

我应该是无锡马拉松这个赛道上最幸运的跑者。承受了太多跟实力不匹配的关注,包容和鼓励。

跟朋友聊天时,说过一个跑者最幸运的事大概就是遇见一个比赛,有幸能陪伴成长,互相给与信任和鼓励。

我在这里收获了太多,如何感谢都觉得不够。

因为一场比赛,得以遇见很多朋友,从陌生人到老友,得到很多陪伴和善意。

是我幸运。

拐哥跟我说,无锡不是终点,对于一场比赛,参赛最大的尊重就是选择在这里尽全力。而对于自己而言最大的尊重是,用一场比赛的结束为之前的训练画上句号,为今后的训练拉开序幕。

破三有意义吗?

有的,因为有了这份经历,我可以很坦然的说,我真的喜欢跑步。

也喜欢因为跑步认识的朋友,和围在一起吃过的火锅。





嗯,关于这场比赛的内容,基本上就写完了。但还有几句话,想放在结尾。

先给你看两张照片吧。


这两张照片,是同一个人,汇跑的李长征,跑友们口中的那个“老李”。上面这张是2019年12月14日无锡马拉松发布会上的,下面那张是这次无锡马拉松现场的,时间只隔了不到一年,但白发却增了许多。

今年很难,但是计划被打乱,不代表要放弃计划,不退反进反而是运动该有的样子,只是看到这两张照片,依然忍不住会鼻子一酸。

老李真的老了。

我甚至能想象,在这一年的时间里,他有多少个夜晚,躺在床上,却不能睡着,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思考着汇跑的未来。我很喜欢汇跑这个团队,之前无数次的说到过。专业、认真、坚持、尊重...我可以找到N个来夸汇跑的词,但一切在看到老李这张照片时都没那么重要了。

我从心底里,希望汇跑能做大做强,希望老李的每一根白发都能得到该有的回报。

因为,他和汇跑,值得这样的回报。


 - 猜你想看 - 
| 锡马现场 | 照片下载 | 锡马视频 |


声明: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文章内容仅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!来源:https://ihuipao.com/topic/BVvZWbaYm7OEmywKMekn
评论
之后才可以发表评论


客服电话:40099 42195 转 1(工作日9:00~17:00)
© Copyright 爱汇跑 2025 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
备案号:苏ICP备15009041号  

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223号

关注我们